為什麼保費這麼高,領到的卻這麼少

「我從沒想過父親會這麼早離開,更沒想到,
爸爸十五年來繳了六六○萬元的保費,最後卻只領回二四○萬元的理賠。」
現年二十六歲、如今是保險業務員的楊智傑感嘆地說。

正好是三年前,一次健行活動之後,楊智傑的爸媽坐上計程車返家,
「媽媽親眼見到我爸猛地雙手一攤、頭一歪,毫無預兆地,
心肌梗塞發作,好端端的人就這麼走了。你知道嗎?
幾個月前我爸才剛做完心臟檢查,完全沒問題!」

父親走得突然,全家一陣慌亂,還好有旁人提醒「父親有沒有保險?」
大家這才想到,本業是醫生的父親一向注重風險,早就買了高額的保險。

「當時沒人知道我爸買了哪些保險,只知道年繳保費多達四十四萬元,
想說理賠金隨便應該也有上千萬元吧!」後來保險業務員到府處理,
幾十張的保單攤在桌上,但仔細一看,才發現這些保單盡是保費高、
保額低的儲蓄險及投資型保單,算一算,
兩種類型的保險,就要年繳四十萬元保費。
而最重要的「身故理賠金額」,也就是壽險保額,其實只有二四○萬元。

此外,雖然買了許多醫療、癌症、意外險的保單,
但因為父親是心肌梗塞離世,沒有經過住院醫療,
也非因為意外或癌症身故,所以統統不適用。

「當時,我一度認為保險根本就是騙人的玩意兒,」楊智傑說,
他為了釐清保險真相,決定自行研究、甚至踏入保險業,
「現在,我的理解是,問題不是出在保險本身,
而是市場最熱賣的商品,往往不符合民眾真實需求。」

台灣人買保險常犯4大錯誤

1、把保險當存錢工具「活越久領越多」是業者不敗的行銷手法,
愛存錢的台灣人,買了太多保費高、保障低的儲蓄險。

2、把保險當賺錢工具投資型保單有「保障金額低、投資部位低」的雙低問題,
只能為保險「加值」,不該成為保險重心。

3、投保重點本末倒置你一生會住院幾天?
算一算,愛買終身險勝於定期險,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投保行為。

4、保費不符雙十原則因誤解保險本質、錯估真實需求,
台灣人保費支出高,超過「年收入的1/10」。

不是厚厚一疊保單 就能保你一輩子平安

市面上保單琳琅滿目,消費者在保險公司及業務員的行銷話術下,
聽起來每種保單都很需要,不知不覺越買越多,
但真有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嗎?《今周刊》邀請在保險領域產、
學界知名的八位專家組成顧問團,為四大人生階段、八大族群的民眾,
票選各階段族群的必備保單。

八位專家普遍表示,保單不是當下買了就能「定終身」,
必須要依照人生不同變化而有調整,例如轉換工作、結婚、生小孩、出國念書等,
一定要做微幅調整。不過,雖然不同族群、不同階段的保險需求各有不同,
但在挑選時,也有不變的法則能掌握。

「投保前不妨想想,誰是你最牽掛的人?」專家表示,
保險的真意就是希望能在自己失能時,所愛的人還能保有一定生活品質,
只要在投保前先想:買這個保險是希望誰能安穩過日子,
按著這個原則,多半就能買到當下最適合的保險。

想動手進行保單大掃除,請搜尋「呆保單」,
下載戒掉你的呆保單武功秘笈,搞懂保險業務員沒告訴你的秘密,
立即試算我的保單呆指數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呆保單 保險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洪家心肝寶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